- TAG标签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欢迎访问富农业粮油网!

东北粮仓建设大跃进 为何还是没人收玉米?

时间:2021-11-24 03:43|来源:水产养殖网|作者:粮油关注和小微传媒|编辑:富农业粮油网|点击:

关注粮油关注小编的读者可能都会注意到,粮油关注小编发布了一系列文章指出大量的农业补贴流入仓储等领域是对农业发展的最大伤害,终于,这一观点在主流媒体上也得到了呼应!

今日,中国经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指出东北地区粮仓建设规模空前。
根据中国经营报的报道显示,过去几个月里,各路资本集中涌入,从10万吨到500万吨级的粮仓,投建量快速提升。除今年集中快速上马的诸多粮食仓库项目外,还有大量的仓储项目正在建设或规划中,单体规模从3万吨至5万吨到超过100万吨不等。

文章指出,黑龙江粮库新增库容,银行可以提供贷款,自己仅需要约10%到20%的资金,就能启动项目。如投资1亿元的仓库,最低只需要大约1000万元就能启动,快速建好后当年收储,每代收储1吨粮食,可获得50元财政补贴;每代存储1吨国家储备粮食1年,可获得86元财政补贴,合计136元,按照这样的投资回报,当年就能拿回全部投资成本。第一年之后,扣除运营成本剩余每年除去保管实际成本支出,承储库每年有6070元/吨的利润,毛利率超过50%。

其实,小编在这里要说的是,这篇文章从整体框架思路是没有问题的,但部分细节存在偏差。

首先,这里的代收代储收入其实是前几年的最流行的做法。

以河南为例,河南小麦产量也才3500万吨左右,但在小麦托市的支持下,根据各方透出的仓容就达到1亿吨,大部分企业是通过与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进行代储代收来获取国家托市财政补贴的。

而根据国家财政托市补贴计算,收购费是2.5分/斤,如企业代收,则拨付给企业的费用为2分/斤。

至于保管费则根据保管时间长短另行计算,一般来讲保管一年费用基本在200多块/吨。

其次,目前东北玉米临储已经取消了。

目前东北仅剩稻谷还有托市政策支持,大量建仓基本已不可能会大范围享受到代收代储的政策照顾了,为什么还要建仓?

根据了解,目前国家多产区粮食仓储建设仍会给予一定的财政部补贴,最高时补贴资金可达到50%。但显然国家财政补贴不是企业大量建仓的根本原因,在当前阶段仍然大量建仓,更多的可能是企业的战略布局需要。从各方来看,今年是国家玉米收购市场化的第一年,也是压力最大的一年,鼓励民营企业的力度将会空前的大,这个时候民营企业建设仓库无疑得到的补贴的可能性会更大——之前大部分仓库建设补贴是流入各级国有单位的——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更愿意借助这个时机,利用财政补贴降低成本扩大企业布局。

而根据中国经营报的报道也能从字里行间看到,主要是象屿集团和万里利达,这两家企业仓库扩张的最厉害。

最后,建这么多粮仓不见得就是坏事。

从根本上讲,上述一些企业搭建粮仓和以前还是有差异的,以往基本是国有粮库拿着补贴在建仓,建好之后通过政策优势获取国家政策粮收购费和保管费,但现在东北再次大量建仓多为加工企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有益于财政惠农资金流入生产领域——至少,这些企业建好之后收购的粮食不会一直保管下去。

此外,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国有粮库收购的粮食在销售时存在一定成本问题。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目前国家政策粮拍卖,首先要由一个竞价交易平台,企业竞价要交保证金、要掏交易手续费、拍卖成功后还有装车费、运输费等。

而企业自建粮仓显然不存在这些中间费用。

此外,关于《中国经营报》在文章的最后提出的观点小编表示不理解:通过调查计算,这些新建项目为了盈利,必然会积极入市收购,抢占储备指标。其行为可能会造成政策性收购量被动扩大,使国家临储水稻库存压力加大,增加政府财政负担,也会加剧未来国家去库存的压力,扩大陈化粮风险。而粮食加工企业则告诉记者,如果继续依照今年的仓库投建速度和规模,这种担忧将会变成现实,且后续难以化解。有关部门对此应有更为细致的规划和控制。

这里面《中国经营报》想表达什么意思呢?如果稻谷价格好,农民还会卖给托市库点么?如果价格不低,托市库点多些便于农民卖粮难道也是错?还是说《中国经营报》想表达的是这些财政惠农补贴在国企手中转圈才叫“符合政策”?

    猜你喜欢
    相关内容
    热门导读
          网友评论
          聚焦
          编辑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TAG标签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19-2024富农业粮油网 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资讯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QQ:737597453